十年前,几乎所有网站都使用 ASP、Java、PHP 这类做后端渲染,但后来随着 jQuery、Angular、React、Vue 等 JS 框架的崛起,开始转向了前端渲染。从 2014 年起又开始流行了同构渲染,号称是未来,集成了前后端渲染的优点,但如今,很多当时壮心满满的框架从先驱变成了先烈。同构到底是不是未来?
「后端渲染」指传统的 ASP、Java 或 PHP 的渲染机制;「前端渲染」指使用 JS 来渲染页面大部分内容,代表是现在流行的 SPA 单页面应用;「同构渲染」指前后端共用 JS,首次渲染时使用 Node.js 来直出 HTML。一般来说同构渲染是介于前后端中的共有部分。
前端渲染的优势
- 局部刷新。无需每次都进行完整页面请求
- 懒加载。如在页面初始时只加载可视区域内的数据,滚动后rp加载其它数据,可以通过 react-lazyload 实现
- 富交互。使用 JS 实现各种酷炫效果
- 节约服务器成本。省电省钱,JS 支持 CDN 部署,且部署极其简单,只需要服务器支持静态文件即可
- 天生的关注分离设计。服务器来访问数据库提供接口,JS 只关注数据获取和展现
- JS 一次学习,到处使用。可以用来开发 Web、Serve、Mobile、Desktop 类型的应用
后端渲染的优势
- 服务端渲染不需要先下载一堆 js 和 css 后才能看到页面(首屏性能)
- SEO
- 服务端渲染不用关心浏览器兼容性问题(随着浏览器发展,这个优点逐渐消失)
- 对于电量不给力的手机或平板,减少在客户端的电量消耗很重要
以上服务端优势其实只有首屏性能和 SEO 两点比较突出。但现在这两点也慢慢变得微不足道了。React 这类支持同构的框架已经能解决这个问题,尤其是 Next.js 让同构开发变得非常容易。还有静态站点的渲染,但这类应用本身复杂度低,很多前端框架已经能完全囊括。
前端渲染遇到的问题
前端渲染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 SEO、首屏性能。
SEO 很好理解。由于传统的搜索引擎只会从 HTML 中抓取数据,导致前端渲染的页面无法被抓取。前端渲染常使用的 SPA 会把所有 JS 整体打包,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文件太大,导致渲染前等待很长时间。特别是网速差的时候,让用户等待白屏结束并非一个很好的体验。
同构的优点
同构恰恰就是为了解决前端渲染遇到的问题才产生的,至 2014 年底伴随着 React 的崛起而被认为是前端框架应具备的一大杀器,以至于当时很多人为了用此特性而放弃Angular 1 而转向 React。然而近3年过去了,很多产品逐渐从全栈同构的理想化逐渐转到首屏或部分同构。让我们再一次思考同构的优点真是优点吗?
- 有助于 SEO
首先确定你的应用是否都要做 SEO,如果是一个后台应用,那么只要首页做一些静态内容宣导就可以了。如果是内容型的网站,那么可以考虑专门做一些页面给搜索引擎
时到今日,谷歌已经能够可以在爬虫中执行 JS像浏览器一样理解网页内容,只需要往常一样使用 JS 和 CSS 即可。并且尽量使用新规范,使用 pushstate 来替代以前的 hashstate。不同的搜索引擎的爬虫还不一样,要做一些配置的工作,而且可能要经常关注数据,有波动那么可能就需要更新。第二是该做 sitemap 的还得做。相信未来即使是纯前端渲染的页面,爬虫也能很好的解析。
- 共用前端代码,节省开发时间
其实同构并没有节省前端的开发量,只是把一部分前端代码拿到服务端执行。而且为了同构还要处处兼容 Node.js 不同的执行环境。有额外成本,这也是后面会具体谈到的。
- 提高首屏性能
由于 SPA 打包生成的 JS 往往都比较大,会导致页面加载后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析,也就造成了白屏问题。服务端渲染可以预先使到数据并渲染成最终 HTML 直接展示,理想情况下能避免白屏问题。在我参考过的一些产品中,很多页面需要获取十几个接口的数据,单是数据获取的时候都会花费数秒钟,这样全部使用同构反而会变慢。
同构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美
- 性能
把原来放在几百万浏览器端的工作拿过来给你几台服务器做,这还是花挺多计算力的。尤其是涉及到图表类需要大量计算的场景。这方面调优,可以参考walmart的调优策略。
个性化的缓存是遇到的另外一个问题。可以把每个用户个性化信息缓存到浏览器,这是一个天生的分布式缓存系统。我们有个数据类应用通过在浏览器合理设置缓存,双十一当天节省了 70% 的请求量。试想如果这些缓存全部放到服务器存储,需要的存储空间和计算都是很非常大。
- 不容忽视的服务器端和浏览器环境差异
前端代码在编写时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后端渲染的情景,因此各种 BOM 对象和 DOM API 都是拿来即用。这从客观层面也增加了同构渲染的难度。我们主要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:
- document 等对象找不到的问题
- DOM 计算报错的问题
- 前端渲染和服务端渲染内容不一致的问题
由于前端代码使用的 window
在 node 环境是不存在的,所以要 mock window,其中最重要的是 cookie,userAgent,location。但是由于每个用户访问时是不一样的 window
,那么就意味着你得每次都更新 window
。
而服务端由于 js require 的 cache 机制,造成前端代码除了具体渲染部分都只会加载一遍。这时候 window
就得不到更新了。所以要引入一个合适的更新机制,比如把读取改成每次用的时候再读取。
export const isSsr = () => (
!(typeof window !== 'undefined' && window.document && window.document.createElement && window.setTimeout)
);
原因是很多 DOM 计算在 SSR 的时候是无法进行的,涉及到 DOM 计算的的内容不可能做到 SSR 和 CSR 完全一致,这种不一致可能会带来页面的闪动。
- 内存溢出
前端代码由于浏览器环境刷新一遍内存重置的天然优势,对内存溢出的风险并没有考虑充分。
比如在 React 的 componentWillMount
里做绑定事件就会发生内存溢出,因为 React 的设计是后端渲染只会运行 componentDidMount
之前的操作,而不会运行 componentWillUnmount
方法(一般解绑事件在这里)。
- 异步操作
前端可以做非常复杂的请求合并和延迟处理,但为了同构,所有这些请求都在预先拿到结果才会渲染。而往往这些请求是有很多依赖条件的,很难调和。纯 React 的方式会把这些数据以埋点的方式打到页面上,前端不再发请求,但仍然再渲染一遍来比对数据。造成的结果是流程复杂,大规模使用成本高。幸运的是 Next.js 解决了这一些,后面会谈到。
- simple store(redux)
这个 store 是必须以字符串形式塞到前端,所以复杂类型是无法转义成字符串的,比如function。
总的来说,同构渲染实施难度大,不够优雅,无论在前端还是服务端,都需要额外改造。
总结
客户端渲染是未来的主要方向,服务端则会专注于在数据和业务处理上的优势。但由于日趋复杂的软硬件环境和用户体验更高的追求,也不能只拘泥于完全的客户端渲染。同构渲染看似美好,但以目前的发展程度来看,在大型项目中还不具有足够的应用价值,但不妨碍部分使用来优化首屏性能。做同构之前 ,一定要考虑到浏览器和服务器的环境差异,站在更高层面考虑。
当然如果Google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支持spa的seo的话,那这些都不摆了!也不用再考虑discuzQ的seo不友好之类的问题。